安全无小事,Web 安全的对于 Web 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分析几种常见的攻击的类型以及防御的方法,总结 Web 相关的安全攻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篇文章文字有点长,共分为上下两部分,先喝口水再往下读。
XSS
首先说下最常见的 XSS 漏洞,XSS (Cross Site Script),跨站脚本攻击,因为缩写和 CSS (Cascading Style Sheets) 重叠,所以只能叫 XSS。
XSS 的原理是恶意攻击者往 Web 页面里插入恶意可执行网页脚本代码,当用户浏览该页之时,嵌入其中 Web 里面的脚本代码会被执行,从而可以达到攻击者盗取用户信息或其他侵犯用户安全隐私的目的。XSS 的攻击方式千变万化,但还是可以大致细分为几种类型。
非持久型 XSS
非持久型 XSS 漏洞,也叫反射型 XSS 漏洞,一般是通过给别人发送带有恶意脚本代码参数的 URL,当 URL 地址被打开时,特有的恶意代码参数被 HTML 解析、执行。
举一个例子,比如你的 Web 页面中包含有以下代码:
Select your language:
<select>
<script>
document.write(''
+ '<option value=1>'
+ location.href.substring(location.href.indexOf('default=') + 8)
+ '</option>'
);
document.write('<option value=2>English</option>');
</script>
</select>
攻击者可以直接通过 URL (类似:https://xx.com/xx?default=<script>alert(document.cookie)</script>) 注入可执行的脚本代码。
非持久型 XSS 漏洞攻击有以下几点特征:
- 即时性,不经过服务器存储,直接通过 HTTP 的 GET 和 POST 请求就能完成一次攻击,拿到用户隐私数据。
- 攻击者需要诱骗点击
- 反馈率低,所以较难发现和响应修复
- 盗取用户敏感保密信息
为了防止出现非持久型 XSS 漏洞,需要确保这么几件事情:
- Web 页面渲染的所有内容或者渲染的数据都必须来自于服务端。
尽量不要从 URL,
document.referrer
,document.forms
等这种 DOM API 中获取数据直接渲染。 - 尽量不要使用
eval
,new Function()
,document.write()
,document.writeln()
,window.setInterval()
,window.setTimeout()
,innerHTML
,document.creteElement()
等可执行字符串的方法。 - 如果做不到以上几点,也必须对涉及 DOM 渲染的方法传入的字符串参数做 escape 转义。
- 前端渲染的时候对任何的字段都需要做 escape 转义编码。
持久型 XSS
持久型 XSS 漏洞,也被称为存储型 XSS 漏洞,一般存在于 Form 表单提交等交互功能,如发帖留言,提交文本信息等,黑客利用的 XSS 漏洞,将内容经正常功能提交进入数据库持久保存,当前端页面获得后端从数据库中读出的注入代码时,恰好将其渲染执行。
主要注入页面方式和非持久型 XSS 漏洞类似,只不过持久型的不是来源于 URL,refferer,forms 等,而是来源于后端从数据库中读出来的数据。持久型 XSS 攻击不需要诱骗点击,黑客只需要在提交表单的地方完成注入即可,但是这种 XSS 攻击的成本相对还是很高。攻击成功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 POST 请求提交表单后端没做转义直接入库。
- 后端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没做转义直接输出给前端。
- 前端拿到后端数据没做转义直接渲染成 DOM。
持久型 XSS 有以下几个特点:
- 持久性,植入在数据库中
- 危害面广,甚至可以让用户机器变成 DDoS 攻击的肉鸡。
- 盗取用户敏感私密信息
为了防止持久型 XSS 漏洞,需要前后端共同努力:
- 后端在入库前应该选择不相信任何前端数据,将所有的字段统一进行转义处理。
- 后端在输出给前端数据统一进行转义处理。
- 前端在渲染页面 DOM 的时候应该选择不相信任何后端数据,任何字段都需要做转义处理。
基于字符集的 XSS
其实现在很多的浏览器以及各种开源的库都专门针对了 XSS 进行转义处理,尽量默认抵御绝大多数 XSS 攻击,但是还是有很多方式可以绕过转义规则,让人防不胜防。比如「基于字符集的 XSS 攻击」就是绕过这些转义处理的一种攻击方式,比如有些 Web 页面字符集不固定,用户输入非期望字符集的字符,有时会绕过转义过滤规则。
以基于 utf-7 的 XSS 为例
utf-7 是可以将所有的 unicode 通过 7bit 来表示的一种字符集 (但现在已经从 Unicode 规格中移除)。
这个字符集为了通过 7bit 来表示所有的文字, 除去数字和一部分的符号,其它的部分将都以 base64 编码为基础的方式呈现。
<script>alert("xss")</script>
可以被解释为:
+ADw-script+AD4-alert(+ACI-xss+ACI-)+ADw-/script+AD4-
可以形成「基于字符集的 XSS 攻击」的原因是由于浏览器在 meta 没有指定 charset 的时候有自动识别编码的机制,所以这类攻击通常就是发生在没有指定或者没来得及指定 meta 标签的 charset 的情况下。
所以我们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 XSS 呢?
- 记住指定 <meta charset="utf-8">
- XML 中不仅要指定字符集为 utf-8,而且标签要闭合
基于 Flash 的跨站 XSS
基于 Flash 的跨站 XSS 也是属于反射型 XSS 的一种,虽然现在开发 ActionScript 的产品线几乎没有了,但还是提一句吧,AS 脚本可以接受用户输入并操作 cookie,攻击者可以配合其他 XSS(持久型或者非持久型)方法将恶意 swf 文件嵌入页面中。主要是因为 AS 有时候需要和 JS 传参交互,攻击者会通过恶意的 XSS 注入篡改参数,窃取并操作cookie。
避免方法:
- 严格管理 cookie 的读写权限
- 对 Flash 能接受用户输入的参数进行过滤 escape 转义处理
未经验证的跳转 XSS
有一些场景是后端需要对一个传进来的待跳转的 URL 参数进行一个 302 跳转,可能其中会带有一些用户的敏感(cookie)信息。如果服务器端做302 跳转,跳转的地址来自用户的输入,攻击者可以输入一个恶意的跳转地址来执行脚本。
这时候需要通过以下方式来防止这类漏洞:
- 对待跳转的 URL 参数做白名单或者某种规则过滤
- 后端注意对敏感信息的保护, 比如 cookie 使用来源验证。
CSRF
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中文名称:跨站请求伪造攻击
那么 CSRF 到底能够干嘛呢?你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攻击者可以盗用你的登陆信息,以你的身份模拟发送各种请求。攻击者只要借助少许的社会工程学的诡计,例如通过 QQ 等聊天软件发送的链接(有些还伪装成短域名,用户无法分辨),攻击者就能迫使 Web 应用的用户去执行攻击者预设的操作。例如,当用户登录网络银行去查看其存款余额,在他没有退出时,就点击了一个 QQ 好友发来的链接,那么该用户银行帐户中的资金就有可能被转移到攻击者指定的帐户中。
所以遇到 CSRF 攻击时,将对终端用户的数据和操作指令构成严重的威胁。当受攻击的终端用户具有管理员帐户的时候,CSRF 攻击将危及整个 Web 应用程序。
CSRF 原理
下图大概描述了 CSRF 攻击的原理,可以理解为有一个小偷在你配钥匙的地方得到了你家的钥匙,然后拿着要是去你家想偷什么偷什么。
完成 CSRF 攻击必须要有三个条件:
- 用户已经登录了站点 A,并在本地记录了 cookie
- 在用户没有登出站点 A 的情况下(也就是 cookie 生效的情况下),访问了恶意攻击者提供的引诱危险站点 B (B 站点要求访问站点A)。
- 站点 A 没有做任何 CSRF 防御
你也许会问:「如果我不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不会受到 CSRF 的攻击」。其实可以这么说的,但你不能保证以下情况不会发生:
- 你不能保证你登录了一个网站后,不再打开一个 tab 页面并访问另外的网站,特别现在浏览器都是支持多 tab 的。
- 你不能保证你关闭浏览器了后,你本地的 cookie 立刻过期,你上次的会话已经结束。
- 上图中所谓的攻击网站 B,可能是一个存在其他漏洞的可信任的经常被人访问的网站。
预防 CSRF
CSRF 的防御可以从服务端和客户端两方面着手,防御效果是从服务端着手效果比较好,现在一般的 CSRF 防御也都在服务端进行。服务端的预防 CSRF 攻击的方式方法有多种,但思路上都是差不多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 正确使用 GET,POST 请求和 cookie
- 在非 GET 请求中增加 token
一般而言,普通的 Web 应用都是以 GET、POST 请求为主,还有一种请求是 cookie 方式。我们一般都是按照如下规则设计应用的请求:
- GET 请求常用在查看,列举,展示等不需要改变资源属性的时候(数据库 query 查询的时候)
- POST 请求常用在 From 表单提交,改变一个资源的属性或者做其他一些事情的时候(数据库有 insert、update、delete 的时候)
当正确的使用了 GET 和 POST 请求之后,剩下的就是在非 GET 方式的请求中增加随机数,这个大概有三种方式来进行:
- 为每个用户生成一个唯一的 cookie token,所有表单都包含同一个伪随机值,这种方案最简单,因为攻击者不能获得第三方的 cookie(理论上),所以表单中的数据也就构造失败,但是由于用户的 cookie 很容易由于网站的 XSS 漏洞而被盗取,所以这个方案必须要在没有 XSS 的情况下才安全。
- 每个 POST 请求使用验证码,这个方案算是比较完美的,但是需要用户多次输入验证码,用户体验比较差,所以不适合在业务中大量运用。
- 渲染表单的时候,为每一个表单包含一个 csrfToken,提交表单的时候,带上 csrfToken,然后在后端做 csrfToken 验证。
CSRF 的防御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自行选择。CSRF 的防御工作确实会在正常业务逻辑的基础上带来很多额外的开发量,但是这种工作量是值得的,毕竟用户隐私以及财产安全是产品最基础的根本。
SQL注入
SQL 注入漏洞(SQL Injection)是 Web 开发中最常见的一种安全漏洞。可以用它来从数据库获取敏感信息,或者利用数据库的特性执行添加用户,导出文件等一系列恶意操作,甚至有可能获取数据库乃至系统用户最高权限。
而造成 SQL 注入的原因是因为程序没有有效的转义过滤用户的输入,使攻击者成功的向服务器提交恶意的 SQL 查询代码,程序在接收后错误的将攻击者的输入作为查询语句的一部分执行,导致原始的查询逻辑被改变,额外的执行了攻击者精心构造的恶意代码。
很多 Web 开发者没有意识到 SQL 查询是可以被篡改的,从而把 SQL 查询当作可信任的命令。殊不知,SQL 查询是可以绕开访问控制,从而绕过身份验证和权限检查的。更有甚者,有可能通过 SQL 查询去运行主机系统级的命令。
SQL 注入原理
下面将通过一些真实的例子来详细讲解 SQL 注入的方式的原理。
考虑以下简单的管理员登录表单:
<form action="/login" method="POST">
<p>Username: <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p>
<p>Password: <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 /></p>
<p><input type="submit" value="登陆" /></p>
</form>
后端的 SQL 语句可能是如下这样的:
let querySQL =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username}'
AND psw='${password}'
`;
// 接下来就是执行 sql 语句...
目的就是来验证用户名和密码是不是正确,按理说乍一看上面的 SQL 语句也没什么毛病,确实是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可是你只是站在用户会老老实实按照你的设计来输入的角度来看问题,如果有一个恶意攻击者输入的用户名是 zoumiaojiang' OR 1 = 1 --,密码随意输入,就可以直接登入系统了。WFT!
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之前预想的真实 SQL 语句是: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zoumiaojiang' AND psw='mypassword'
可以恶意攻击者的奇怪用户名将你的 SQL 语句变成了如下形式: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zoumiaojiang' OR 1 = 1 --' AND psw='xxxx'
在 SQL 中,-- 是注释后面的内容的意思,所以查询语句就变成了: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zoumiaojiang' OR 1 = 1
这条 SQL 语句的查询条件永远为真,所以意思就是恶意攻击者不用我的密码,就可以登录进我的账号,然后可以在里面为所欲为,然而这还只是最简单的注入,牛逼的 SQL 注入高手甚至可以通过 SQL 查询去运行主机系统级的命令,将你主机里的内容一览无余,这里我也没有这个能力讲解的太深入,毕竟不是专业研究这类攻击的,但是通过以上的例子,已经了解了 SQL 注入的原理,我们基本已经能找到防御 SQL 注入的方案了。
如何预防 SQL 注入
防止 SQL 注入主要是不能允许用户输入的内容影响正常的 SQL 语句的逻辑,当用户的输入信心将要用来拼接 SQL 语句的话,我们应该永远选择不相信,任何内容都必须进行转义过滤,当然做到这个还是不够的,下面列出防御 SQL 注入的几点注意事项:
- 严格限制Web应用的数据库的操作权限,给此用户提供仅仅能够满足其工作的最低权限,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注入攻击对数据库的危害
- 后端代码检查输入的数据是否符合预期,严格限制变量的类型,例如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一些匹配处理。
- 对进入数据库的特殊字符(',",\,<,>,&,*,; 等)进行转义处理,或编码转换。基本上所有的后端语言都有对字符串进行转义处理的方法,比如 lodash 的 lodash._escapehtmlchar 库。
- 所有的查询语句建议使用数据库提供的参数化查询接口,参数化的语句使用参数而不是将用户输入变量嵌入到 SQL 语句中,即不要直接拼接 SQL 语句。例如 Node.js 中的 mysqljs 库的 query 方法中的 ? 占位参数。
mysql.query(`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 = ? AND psw = ?`, [username, psw]);
- 在应用发布之前建议使用专业的 SQL 注入检测工具进行检测,以及时修补被发现的 SQL 注入漏洞。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开源工具,例如 sqlmap、SQLninja 等。
- 避免网站打印出 SQL 错误信息,比如类型错误、字段不匹配等,把代码里的 SQL 语句暴露出来,以防止攻击者利用这些错误信息进行 SQL 注入。
- 不要过于细化返回的错误信息,如果目的是方便调试,就去使用后端日志,不要在接口上过多的暴露出错信息,毕竟真正的用户不关心太多的技术细节,只要话术合理就行。
碰到要操作的数据库的代码,一定要慎重,小心使得万年船,多找几个人多来几次 code review,将问题都暴露出来,而且要善于利用工具,操作数据库相关的代码属于机密,没事不要去各种论坛晒自家站点的 SQL 语句,万一被人盯上了呢?
命令行攻击
命令行注入漏洞,指的是攻击者能够通过 HTTP 请求直接侵入主机,执行攻击者预设的 shell 命令,听起来好像匪夷所思,这往往是 Web 开发者最容易忽视但是却是最危险的一个漏洞之一,看一个实例:
假如现在需要实现一个需求:用户提交一些内容到服务器,然后在服务器执行一些系统命令去产出一个结果返回给用户,接口的部分实现如下:
// 以 Node.js 为例,假如在接口中需要从 github 下载用户指定的 repo
const exec = require('mz/child_process').exec;
let params = {/* 用户输入的参数 */};
exec(`git clone ${params.repo} /some/path`);
这段代码确实能够满足业务需求,正常的用户也确实能从指定的 git repo 上下载到想要的代码,可是和 SQL 注入一样,这段代码在恶意攻击者眼中,简直就是香饽饽。
如果 params.repo 传入的是 https://github.com/zoumiaojiang/zoumiaojiang.github.io.git 当然没问题了。
可是如果 params.repo 传入的是 https://github.com/xx/xx.git && rm -rf /* && 恰好你的服务是用 root 权限起的就惨了。
具体恶意攻击者能用命令行注入干什么也像 SQL 注入一样,手法是千变万化的,比如「反弹 shell 注入」等,但原理都是一样的,我们绝对有能力防止命令行注入发生。防止命令行注入需要做到以下几件事情:
- 后端对前端提交内容需要完全选择不相信,并且对其进行规则限制(比如正则表达式)。
- 不要直接拼接命令语句,借助一些工具做拼接、转义预处理,例如 Node.js 的 shell-escape npm 包。
- 在调用系统命令前对所有传入参数进行命令行参数转义过滤。
还是前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做到如下:
const exec = require('mz/child_process').exec;
// 借助 shell-escape npm 包解决参数转义过滤问题
const shellescape = require('shell-escape');
let params = {/* 用户输入的参数 */};
// 先过滤一下参数,让参数符合预期
if (!/正确的表达式/.test(params.repo)) {
return;
}
let cmd = shellescape([
'git',
'clone',
params.repo,
'/some/path'
]);
// cmd 的值: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xx/xx.git && rm -rf /&&' /some/path
// 这样就不会被注入成功了。
exec(cmd);
无论是在何种后端语言环境中,凡是涉及到代码调用系统 shell 命令的时候都一定要谨慎。
共0条评论